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舒圣祥
9月23日,发改委出台成品油升级加价方案,汽、柴油质量升级到国四标准,每吨分别加价290元和370元;汽、柴油质量从国四标准升级到国五标准,每吨分别加价170元和160元。发改委表示,经过对各地多家炼油企业历时数月的升级成本调查,最终确定了这个价格标准。在这个价格水平下,大多数炼油企业将承担两成到三成不等的升级成本,消费者需要承担七成左右。
监测数据显示,机动车尾气是PM 2.5颗粒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尾气的污染物中,以含硫排放物为主。硫已经是在铅之后最值得关注的油品质量指标,是酸雨、PM2.5等污染问题的重要成因。联合国环境署一项研究显示,对炼油设备每投资30亿美元改善油品质量,可以带来250亿美元的健康效益。全社会早已达成共识:油品质量差是雾霾天气祸首之一,提高油品质量是驱散灰霾当务之急。
今年初,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曾表示,炼油企业是雾霾天气直接责任者之一,但这并非因油企质量不达标,而是我国标准不够。其实呢,标准说到底还是两桶油说了算,要知道,连油品质量标准委秘书处都是设在中石化。油品差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技术,也不在于标准,而在于利益。油品质量之所以迟迟得不到提高,说白了就是石油巨头希望借此涨价,不涨价人家就不干。要不然,国四车的标准2011年就已实施,国四油的标准为何至今仍未实行呢?
之前,我们总喜欢拿中美油价进行对比,可是,人家的油品早就是升级后的,而我们油品升级还得另外涨价。发改委给出的涨价理由是:要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具体来说,炼油企业为油品升级而新增的成本需要补偿,这是其一;其二,优质的油品理当有更“优”的价格;其三,开车污染空气,作为污染者就应该付费。
所谓“优质优价”,这得看跟谁比,美国向来油品质量比我们高,价格却也比我们低;凭什么我们刚准备让油品质量优质一点,就得首先在价格上“更上一层楼”?至于污染者付费,应该付给两桶油吗?为何最后却成了两桶油的利润呢?更何况,我们早就交了燃油税,这难道不是重复收费吗?
关键的问题还是补偿炼油企业油品升级成本的问题。这个问题首先得看当下的油品价格,是否已经给油品升级预留了成本空间。然后还得看,两桶油作为一个企业整体,可不可以单独拿炼油成本来说事儿。炼油成本增加了就要涨价,那原油开采暴利了为何不降价呢?退一万步说,就算是油品升级成本要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三七开,那么,至少应该拿出油品升级成本的调查数据来。否则,谁知道是消费者承担了七成,还是承担了全部?
所以,油品升级加价,必须公布成本调查结果。两桶油应该首先告诉公众,有哪些额外成本是因油品升级而新增,新增成本项目是否合理,具体数字又是多少。成品油涨价,两桶油总是欢喜的,消费者总是厌恶的,这里面的平衡点掌握,必须建立在信息完全公开的基础之上,而不能是消费者不在场情况下的幕后博弈。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