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10月10日报道
在国庆汽车销售高峰期中,“汽车三包”政策也正式落地。虽然此前各大品牌汽车厂商怀着忐忑的心情来迎接这个维权法规,担心三包政策实施最初阶段,消费者会出现过度维权现象,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新政并没有激起千层浪。“国庆期间,消费者的注意力都在优惠上面,很少有人问询汽车三包政策。”一位德系品牌黄姓总经理表示。
虽然如此,由于目前无论是质检总局发布的《家用汽车产品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指南》,还是各大厂家出台的三包细则,都无法解决“责任鉴定难”问题,因此即使市场已度过了风平浪静的10天,但经销商悬着的一颗心并没有放下来。
提前实施冲淡影响
在今年的九月份,包括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奔驰汽车、东风本田、比亚迪等多个汽车品牌已提前实施了汽车三包政策。
在采访中,多位车商认为,此举意义非常大。一方面,经销商可提早进入“三包模式”,了解哪些方面容易引起纠纷,并且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另外一方面,媒体也进行了大量的报道,消费者提早获悉政策的内容,对于三包政策也有了一定的判断,因此可淡定对待。
正因如此,虽然今年国庆期间广州车市销售火爆,但汽车三包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引起维权纠纷。南都记者从多个汽车品牌销售员处了解到,长假期间客户在下定时,并没有重点了解汽车三包政策。“如果客户问起相关条款,我们就会告诉他,厂家已经随车配送了《汽车三包与保修手册》,万一车辆出现问题,可以依照这个手册进行退车与换车。”比亚迪销售员小钟表示,客户大多能接受这个观点,不会再继续追问。
责任鉴定仍是难点
在9月29日,质检总局宣布“中国汽车三包网”(w w w .qcsanbao.cn)已上线运行,并且发布了《家用汽车产品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指南》,公众可以随时登录该网站,对备案的63家生产商、5374个车型进行搜索,了解某个具体车型的质量担保条款,销售和修理网点信息及三包信息,为购车提供参考。
多位受访车主在采访中提到,这只是提供了快速了解三包具体条例的一个途径,对消费者的帮助非常有限。综合多位车主的意见,南都记者发现,目前客户最为关心的是,一旦买卖双方对于产品的质量认定存在分歧,该由哪个仲裁机构进行鉴定,并出具双方认可的报告。“比方说,如果我的车辆变速箱出现严重问题,我觉得是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而经销商认为是我操作不当造成的,那么谁来做裁判呢?鉴定费用由谁来出呢?”奔驰车主江先生认为,一旦涉及到复杂的质量问题,这种纠纷无法避免。
目前看来,国家质检总局希望汽车三包专家管理系统来承担这个重任。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因此组建了汽车三包专业技术委员会,由27位知名的汽车技术专家和法律专家组成,负责各地汽车三包争议处理中重点难点问题的判断,承担技术性指导。作为为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的判断提供参考依据的《家用汽车产品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指南》也由汽车三包专业技术委员会发布。此外,各省级质监部门也在加快组建地方汽车三包争议处理技术咨询人员库。
但专家们依据什么工具对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如何保证专家的中立性与权威性?一旦厂商、车主对专家的仲裁存在疑问,还有何种途径可以厘定责任?这依然是车商与车主的共同困惑。采写:南都记者 林辉莹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